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原名:Ex Libris: New York Public Library,又名纽约公共图书馆(港)、悦读:纽约公共图书馆(台)
《纽约图书馆》将观众带到了世界最大的知识宝库之一的幕后,这个图书馆是一个包容的文化交流和学***,每年接待1800万读者,线**客3200万人。在***、**克斯、斯坦顿岛地区散布着92个图书馆分部,致力于为这个复杂而繁华的大都市的所有居民提供资源。影片审视了这个传奇机构是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适应数字化**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是多面的,从位于第五大道的庄严宏伟的总部到分布在城区的各个分部,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项目和目标群体。图书馆的功能远不止借书,而纽约公共图书馆通过讲座、社区工作、为孩子而设的工作坊以及为找工作的人而设的培训课程,造福所有人。这部纪录片展示了图书馆是如何用书、音乐会、讲座、课程等多种方式教化读者,激发学习兴趣、传播知识并巩固社区联系。
发布于2017年。由弗雷德里克·怀斯曼执导,并且由编剧弗雷德里克·怀斯曼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塔-内西·科茨、埃尔维斯·考斯特罗、理查德·道金斯、帕蒂·史密斯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7-09-04(威尼斯电影节),2017-09-13(纽约)公映的电影。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提名)。
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第22届金卫星奖:电影部门 最佳纪录片(提名)。
在超过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怀斯曼一直在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去窥探周围发生的一切,而没有提出任何一个问题,或是给出自己的评论。这样的做法看起来像是海量信息的堆砌,几乎没有设置路标来引导观众穿过迷宫,但这就是一种表现形式,使观众可以通过这些画面形成自己的理想方式、选择接受与他们产生关联和共鸣的东西 。怀斯曼的镜头抛弃了一切炫技,简单固定,如同现场直播,大段大段直接清晰记录下了图书馆举办的精彩**。导演借着这个文化高度集中的象征之地,勾勒出当代美国文化发展、政治经济和人文全景。
451½°F™ 2018-10-20
用直接电影的纪录片方式,来为纽约公共*务与纽约城树碑立传,更像一种包藏预设政治立场的宣传,在图书馆场景**现的**、馆员、主讲者与读者,更是精致的演员,怀斯曼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用目见的「真相」来**的纪录片导演。
西楼尘 2018-07-02
这里收藏全部期号的****,有****狗狗的图片,分布庞杂的图书馆分馆,但这里的核心不是书,而是人。图书馆工作人员开会讨论运营的各类事宜,尚博格中心在这里庆祝成立的周年庆典,手语翻译用不同语气翻译****。每场讲座台下专注的面孔,草坪上或坐或躺悠然的人群,所谓精神才是这里的君王。
*** 2018-06-24
早八点半满场的上海影城,市民文化水平是不是要看齐扭腰市。
到里斯本看海 2018-06-18
一句旁白都没有。作为一个借书、参加新书**爱好者和去过上海图书馆20个以上分馆的读者,我对片子里展示的**图书馆可以做的工作都有了解,我看到的并不主要是很多人说的“图书馆除了藏书还能做什么”,而是那些枯燥的开会片段展示的“他们怎样讨论把图书馆办好这件事”。
paradiso 2018-06-16
公共机构如何搞钱、如何用钱。基于社区分布,自然而然侧重黑人议题。剪辑表达出Patti Smith也好哈莱姆黑**爷也好同样是公共舞台上的一员。图片馆以前没听说过!题材所限开会谈话过多观感有些疲惫仿佛我也参加了一年份的**例会(人家开会都不玩手机呢)机械工作类场面的调剂再多点就好了
寒枝雀静 2018-06-03
D / 三流纪录片,二流宣传广告,一流英语听力练习材料。
Medea 2018-04-03
到最后疲态尽露,转场都变成了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日常影像,一次又一次重复。差不多是四条线:1)知识分子的演讲;2)对于纽约社区的关怀;3)关于得到资**助的讨论和努力;4)(也是最弱的线)传统意义上对于图书馆工作的想象,分拣书籍和处理借书请求。1最好,其他都有节奏控制的问题
Peter Cat 2017-11-08
怀斯曼近几年作品,但凡看过,没有一部喜欢。作为一只苍蝇,聚焦于老百姓接触的到体制和接触不到的体制是完全两回事。显然这套方法作用于“正面”公共系统,除了接受媒体和影迷终生成就奖式颂词和情怀,就只剩下一张形式的空皮和了无趣味素材堆砌。
** 2017-09-21
怀斯曼的电影会透过仿佛互不相关的**和聊天来传**文关怀,这点就足够让人喜欢并且一直看下去了。“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存储书本的地方”,看到最后还有些许感动,哈林区的图书馆里人们在抨击课本传达的错误信息的同时,也说“生活在这个街区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可以来这里了解一切”
鸡头井。 2017-09-05
看怀斯曼的作品总能感受纪录片的尊严和创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感,无论是激烈的社会议题,还是对公共机构的拍摄,镜头间充满着平静的力量。用三个小时展现“世界上最美好的场所”台前的迷人和背后的运作机制,巨大的信息量缓慢流露,知识分子、民众、机构负责人,让这里成为一座伟大城市不可或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