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亩地原名:Do Bigha Zamin,又名Two Acres of Land、雨畝地
印度某地乡下,经过两年大旱,忽然下起雨来,农民们到处欢乐歌舞,开始准备春耕了。农民向波的家里只有两亩地是自己的地,另外租了地主几亩地种着,他也欣喜地指望着能有个好收成,多打一点粮食,把生活过好一些。 地主撒寇为了发更大的财,准备在他乡下的土地上盖个纺织厂。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但是向波的两亩地却夹在他的土地中间,要是向波不肯把地卖给他,他的计划就要受到阻碍。撒寇便把向波找来,要他卖地。对于种田人来说,土地是命根子,向波无论怎样也不肯卖地,撒寇便想出了一条毒计,把向波欠他的六十五块钱旧债,七算八算变成了二百多块钱,并且告到法院那里,要向波偿还债务。向波是个老实人,这个恶**地主从来不给他一张收据,向波空口无凭,结果被法院判决在三个月内偿还债款,过期就要把他的土地和房屋作抵。 向波到处奔走,一个钱也借不到。有一个好心的邻人告诉他:乡下没有办法,还是到加尔各答...
发布于1953年。由比麦尔·洛伊执导,并且由编剧西里斯科什·慕克吉、Paul Mahendra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Balraj Sahni, Nirupa Roy, Rattan Kumar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55(中国大陆),1979(中国大陆重映),1953-01-01(印度)公映的电影。
第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第7届戛纳电影节:国际奖。
该片是一部真实而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编导们鲜明地描绘出了这个贫苦农民的悲剧命运,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向波及其家族的未来,但在影片的结束,已经预示了他们全家前途的无望。饰演向波的巴拉吉·萨赫尼,成功强调出向波性格中消极的、对命运屈*的一面,更令人感到这个人物的悲剧人生的不可逆转性,饰演向波妻子的女演员尼鲁帕·洛埃表现出了这位劳动妇女纯洁而高尚、质朴的品德,同时又是那样的坚强与刚毅。
欺压 2024-05-26
偷自行车的人加长版,但拍电影不是叠罗汉,料放太猛了
陶子冬 2023-07-03
儿时看的,虽然没有流浪者和大篷车,奴里等电影留下的印象深,但还是有记忆,很难找到资源了
清风徐来 2023-05-05
《流浪者》印象太深,这部电影是在工厂礼堂看的,完全记不得了。
de huma 2021-06-13
1953年入围戛纳主竞赛,背后的地政含义有待探究。形式上从印度歌舞片向现实主义转变。父亲拉车失足的镜头很震撼。
杨小槑 2020-12-10
第一届印度**电影节举办第二年,印度现实主义应运而生,影片有着浓厚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及蒙太奇手法,描绘出底层贫民无望的悲剧宿命。任由其顽强挣扎仍无可逆。关于上层阶级的镜头虽然简短,但描绘出的形象及状态入木三分(城市与农乡,地主与农民)。2q
流浪者之歌 2020-07-13
改编自泰戈尔同名叙事诗。尽管**背景换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花园变成了建工厂,但不变的依然是统治阶级的****,敲骨吸髓,底层民众人如牛马,在赤贫中绝望的挣扎。
幽灵不会哭 2019-04-06
《流浪者》影响下的印度电影告别了那浮躁的娱乐气息将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的繁杂面相,农民被地主**,法律却无法站在他们这一边,城市文化的迅速**,道德成为旁观者,父亲的打工之路异常艰巨,在加尔各答这座城市,人来人往却没有他的位置,他用善良却换来了**,用汗水却换来了梦想的破灭,洛伊用生动形象的镜头描绘出底层众生相,非常明显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痕迹,《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德西卡创作理念与印度社会的完美对接,但其中依然保留了印度电影特有的元素,歌舞场景也算是难得的苦中作乐,还有印度神话中因果报应,最后的结尾真是非常悲凉,农民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土地,他甚至连一把土都无法带走,和《流浪者》一样,小偷是导演所重点批判的对象,但谁才是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偷呢?
可乐李 2017-05-14
四星半吧,印度现实主义电影引领者,****视角,比雷伊的大地之歌还早两年,片头音乐和中段的摇篮曲经典,地主的残忍,城市人的冷漠,底层人民的相互扶持帮助,真的太苦*了,最终还是失去了那两亩地,更讽刺的是你还连一撮土都不能带走。。。
AN-AN 2014-04-03
最后节奏很快,然后就ending 了。悲剧的结局令这部电影更令人震撼。最后桑**么也没有得到,连想留着昔日自己家园土地上的一点泥土,也被别人控诉,铁丝网围起的工厂,把桑布他们完全隔离开去了。
爪哇岛喵喵 2012-12-27
有些地方比较轻快,还以为电影的基调不是那么悲惨,没想到结局还是这么地悲哀,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当流浪汉了,城市和乡村都容不下这些可怜的人,而他们是那么高尚,宁愿受苦也不偷东西。没有多余的地方,比现在的印度电影有力、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