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原名:Residue,又名残渣
志向远大的电影学院学生杰,从加利福尼亚回到了家乡华盛顿,却发现这个他曾经生活过的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着由身份认同、孤立和失落等一系列问题。
发布于2020年。由梅拉维·杰里玛执导,并且由编剧梅拉维·杰里玛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奥比纳·恩瓦楚库、Dennis Lindsey、Taline Stewart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0-09-05(威尼斯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欧洲电影联盟奖 威尼斯日最佳影片(提名)。
第36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剪辑(提名)。
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 最受注目男演员。
四月一日 2021-09-22
这算啥“关于电影的电影”,算我欣赏不能。主人公也就是找了个拍电影的借口去触碰种群认同而已吧?技术看似运用得非常高超,但看得人烦躁,探讨的话题没有出口,最后还归到“黑人自甘**”去了?What?!@BJIFF2021
苏黎世的列车 2021-09-22
重返故乡,物是人非;往事一幕幕浮现,愁绪满怀。太私人化了,拍得倒是很好,不过我花60块钱看私人回忆录也太亏了。(BJIFF/Day6/Scene21)【天幕】
罗宾汉 2020-11-08
主题跟去年那部《旧**的最后一个黑人》有不少重叠之处,讲的是黑人自身归属感,以及对白人驱逐黑人的现实问题揭露。这位新导演的突出之处在于电影的形式表现,自传成分的纪录片混合虚构剧情,当中有不少**段落来自导演本人的家庭录像。对黑人遭遇的亲身体验给影片带来持续的感染力,缺点在于剧作太过简单,以及刻板印象的一面。不过对于**作导演来讲,已经是很好的起点了。
拐* 2020-10-23
影展看的最后一部片,我挺奇怪,很多中国观众觉得种族问题这种动机的作品没新意,我就问一句,爱**拍了多少年了,为什么没人说老套呢。影片的问题不在于动机,是导演叙事能力和剪辑形式结合不是特别成熟的问题。但有很多细节还是挺打动我的。一个脱离社区重新回来的黑人,其实和我们出去念书又回到家乡工作的人一样,和故乡有着某种微妙的冲突,只是平时难以察觉罢了。
🍎 2020-10-17
#PYIFF# 童年与成长 黑人与白人 找寻和迷失 原生家庭和肤色种族是抹不去的 无论怎么清理都是深刻在命运里。后面把我晕的差点吐了 最喜欢树林**这段虚实戏
胤祥 2020-10-15
#4th PYIFF# 入围2020年77届***电影节***日单元。一个黑人导演回到自己出生的街区,试图寻找童年的朋友,并创作一部影片,来打捞“清洁化”过程(整治街区治安,大量白人入住)中被抹去的、黑人街区的历史。影片的电影观念相当之先进,“元电影”的形式进化到了包括“数据库叙事”“film as brain”“记忆之场”等等技巧和概念的手法,探讨的又是记忆这样时下热门的主题,三合一的回忆/梦境/电影段落又是套用“archived footage”的画面风格(特效用在这里才是刀刃上嘛)。虽说拍得难免有些矫情,但是相当真挚动人;在种族问题上也不是一味赤膊上阵摇旗呐喊,而是从街区文化-记忆等角度**,愤怒的情绪表达的有理而有力。声音做得也非常精致且有想法。这大概是最好的那种黑人电影。
**电影 2020-10-15
美国导演骨子里还是有叙事基因在,再怎么飞,也就那样,无非就是意识流的用记忆和人物串联不同的时间和**,通过黑人男主角回到儿时街区寻找儿时的朋友,通过每个人的命运讲历史和所受的遭遇,黑人街区被白人占领,黑人文化被边缘化,创作思路挺清晰的,呈现的效果也就这样吧。
江声走 2020-10-14
太多同质化的闪回镜头削弱了闪回原本所具有的力量。故事非常私人,再加上影像手段过于单一,使得电影变得非常滞涩,观感不佳。
デブリ 2020-10-14
记忆是弥漫在空间里的一段气味。去政治化、情绪细腻的一部黑人电影,在本届真的如沐春风。
嘟嘟熊之父 2020-10-14
摄影机紧贴人物的身体和脸,偶有因视线漂移产生的恍惚,但更多的是以画外缺席的影像和放大的声响暗示无处不在的敌意、危机、阴霾和焦虑。风格强劲,但整体并不奏效。弥散的私人情感与黑人平权的社会议题基本脱节,如粗砺的家庭影像也不过是华丽但肤浅的装饰。力道够足,但未找到施力点。